简介
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缩写,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。由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共同开发的NF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,可以在移动设备、消费类电子产品、PC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。
NFC提供了一种简单、触控式的解决方案,可以让消费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、访问内容与服务。
NFC有三大应用领域:服务启动,将NFC用于“开启”另一种服务(例如为数据传输开启另一条通信链接);点到点,NFC可以用于实现两个装置之间的通信;付款和票务,将NFC搭建在新兴的智能票务和电子付款基础设施之上。
应用
NFC技术的初期应用主要分为三大类:
点到点,将NFC用于启动两个装置之间的通信;
付款和票务,将NFC搭建在新兴的智能票务和电子付款基础设施之上;
服务的启动,将NFC用于实现服务发现和“开启”另一种服务(例如为数据传输开启另一条通信链接)。服务启动的应用案例要求两个装置通过NFC进行通信,其中一个装置是NFC读写器,另一个是被动NFC标签。
NFC的规定标签类型
类型1基于ISO14443A,目前由Innovision研究和技术公司独家供应 (TopazTM),具有96字节内存,成本低,应用广泛。
类型2同样基于ISO14443A,目前由Philips独家供应 (MIFARE UltraLight),内存是1类标签的一半。
类型3基于FeliCa,目前由Sony独家供应,具有较大内存(目前为2千字节)和较高传输速率(每秒212KB),适用于更复杂的应用。
类型4完全兼容ISO14443A/B,很多制造商都有生产,包括Philips(典型产品如MIFAREDESFire)。内存更大,读取速率在每秒106KB和424KB之间,适用于多种应用。
值得注意的是,1类和2类标签与3类和4类标签的内存差别很大,因此又构成两个大类。在各种可能的应用类型中基本不存在重叠。
NFC标签的选择
设计商们在确定选择哪一种之前需要仔细考虑每种标签的相对优点。鉴于初始大众市场应用可能集中在低价值低风险的领域,NFC标签在满足这些需要的同时必须兼顾成本和性能的平衡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同时,要求更强标签性能的更加专门化应用也有一定市场,对于这些应用,成本和内存大小的考虑相对比较小。
在智能海报应用中,用户对准嵌入海报的标签触摸手机,将网址发送到手机。通过这个网址,用户可转到相关网站,获得更多详细信息,或者下载优惠券或代币。这里需要的平衡在于,一方面标签足够小,造价足够低,适用于大众市场应用,另一方面提供的内存要足以包含URL长度和一些附加安全特性。
在短消息或手机号码快捷方式的应用案例中,用户对准嵌入某物体的标签触摸手机,可收到自动发送的短信文本或手机号码。一种可能是为新手机在包装盒中随附标签。可在标签上保存手机号码或信息文本,然后将它固定到相框上,需要时对准它触摸一下手机,就能获取照片中人的电话号码,这既有趣又实用,可以为残疾人或老年人带来很大的帮助。也可将包含短信息文本的标签粘贴到家里的房门内侧,孩子放学回家后只要触摸一下电话,就能将一条文本消息自动发送给父母。这种应用对内存的要求很小,因此体积小造价低是主要的考虑因素。
蓝牙配对,从根本上讲就是两个装置之间的“握手”,如在手机和自动对讲听筒之间,或者数码相机和打印机之间。这种情况不多,但有了NFC将变得更加方便。一般情况下,这只需
要小量的内存,同时要求体积小、成本低、数据传输“中断”的风险小。如果要在两个装置之间进行一些数据的自动传输,也可使用较大的内存。
在彩信或彩铃下载应用中,用户可以触摸产品或促销品,使彩信或彩铃自动的传输到手机上。这时体积小仍然很重要,但还需要足够的内存和安全特性。标签上的内存越大,直接传输到手机上的信息就越多。同时必须考虑NFC装置和标签之间短暂的接触时间造成的限制。由于这种限制,在实际应用中,一次触摸的数据交换量至多几千字节。
1类和2类标签为双重状态,即可以读写或只读。3类和4类标签为单一状态,即永远只能为只读,这与正式发布的CD或DVD类似。这意味着,在上面提到的手机包装盒内随附标签等应用中,只能使用1类或2类,因为3类和4类标签不能由用户进行个性化设置。